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太原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国内楼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北大学者:雄安新区土地住房体制选择可超越新加坡模式

来源:第一财经民生  邵海鹏 太原房掌柜  2017-04-27 09:54:53
[摘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杨开忠也提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经进入到发展中期,而雄安新区作为发展中期转折点上的新计划,表明了高层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决心

  要重塑京津冀的未来,为什么是雄安新区呢?

  日前,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的“CMRC中国经济观察”第49次季度报告会上,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张晓波称,要理解雄安就要理解疏解首都北京。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杨开忠也提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经进入到发展中期,而雄安新区作为发展中期转折点上的新计划,表明了高层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决心。

  京津冀区域发展失衡

  具体而言,北京的城市化发展目前存在五个问题。张晓波说,疏解首都北京已成为当务之急,人口集聚过快、优质资源高度集中、交通拥堵严重、水资源匮乏以及房价高企等问题使北京市的长期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比如,人口集聚过快,2007年到2016年,北京市人口增加了496万,相当于南昌市总人口。尽管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已经开始推动中心城人口疏解,但收效并不明显。在水资源缺乏方面,北京市人均水资源是全国人均水资源的1/20,是全球人均的1/80,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使资源环境负担日益增加。

  此外,高房价已经成为北京城市生活的极大痛点。以北京市2017年2月的房价为例,西城区的房价已经超过12万/平方米,北京全市普通住宅成交均价已经突破4万/平方米。

  当前,京津冀三地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从数据上看,2016年北京市与天津市的人均GDP分列全国第一、第二,分别为11.56万元和11.46万元,几乎是河北省人均GDP的三倍。

  亚洲开发银行的一份调查报告曾提出“环京津贫困带”概念,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该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地方财政支持有限;第二,由于负有为首都保护水源和生态的特殊使命,该地区的开发政策受到一定限制。

  张晓波认为京津和河北省的关系是“合则双赢,分则双输”。

  一方面,北京作为首都在金融、科技、创新、教育、医疗等领域具有超强优势,一定程度上导致周边区域发展受限,因而疏解北京成为战略首选。另一方面,河北省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只能绕开北京和天津的强势领域,用大量重化工业换取较为“廉价”的GDP,这也是三地雾霾的主要成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北京迫切的疏解需求与河北省产能升级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他认为,选址雄安包括交通便捷通畅、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水资源较为丰富在内的四方面原因。除雄安新区自身具备的优势以外,“跳出去建新城”可以形成北京城市发展的反磁力,缩小河北省与两地发展间的断崖式差距。

  具体而言,“反磁力”不再是重复过去的天通苑、燕郊、回龙观等“睡城模式”,而是在距离上有一定保证,人们不是往返于北京和睡城之间。雄安新区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与天津距离110公里,与北京距离120公里,在京津冀三地之间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此外,建设雄安新区迎合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重大需求,对比发现,珠三角城市群由广州和深圳作为龙头,香港、澳门作为奥援,东莞和珠海作为节点城市,长三角城市群由上海作为龙头,南京和杭州作为两翼,宁波和苏州等作为节点城市,京津冀城市群不存在两翼和多点概念,只存在重要的两个节点城市北京和天津,此外没有第三极,雄安新区的出现使得整个京津冀城市群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向唐山、天津、雄安三点方向延伸的扇形局面。

  在报告会上,杨开忠称,雄安新区在建设中要以提升非首都功能为重中之重。在规划和搬迁时要时刻谨记新区的出发点是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而且,雄安新区的建设跟北京其实是相得益彰的。

  他分析称,北京的短板主要在于知识创新相对弱于技术创新和较为落后的国际化水平。比如2016年,北京国际专利申请量只有深圳三分之一,所以雄安新区要努力实现内陆地区从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的突破。

  同时,北京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够。与东京相比,北京外籍人口占人口只有0.299%,是东京圈的七分之一。所以雄安新区应该成为中国乃至国际上顶尖大学、研究机构合作的平台,应当比北京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当然,在建设一个全国意义的新区时要注重承接北京相对来说拥挤的一些科研机构,比如高校。可以理解,起初没有太多机构愿意搬迁到新区。但是作为公立院校,有义务听从政府的设计和安排。

  全面采用新加坡模式有待探讨

  建设雄安新区涉及土地房地产等领域体制改革问题,目前一种比较流行观点提出新区土地住房体制或可采用新加坡模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称,新加坡模式确有成功之处并对我国有借鉴意义,然而新加坡作为小型城市国家,其住房模式特征形成与成功条件与我国基本国情存在较大差别,全面采用新加坡模式是否可取与可行有待探讨。

分享到:
责任编辑:简艳霖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房地产收并购明显增多 百亿房企数量同比少了近一半
  2. 2多家房企半月内发短债拟募资44亿元 资金压力依然严峻
  3. 3特殊机会投资风口已来? 远洋资本再设6亿美元私募基金
  4. 4金地2021年利润总额下降21% 归母净利润94.6亿元
  5. 5加速风险出清 多家银行抛出房地产并购融资计划
  6. 6大悦城获100亿并购贷额度 并购资金“拿来易、用出难”?
  7. 7绿地控股选举张玉良为第十届董事长
  8. 8标普称116家房企今年国内债券到期金额约2300亿元
  9. 91月65城新房线上均价微跌 二手房挂牌均价微涨
  10. 10终究成了“小碧桂园”? 中梁把上市途中的物业公司卖了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